海角社区

本科教育
  • 通知公告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教学大纲
  • 教师发展
  • 学科竞赛
  • 相关下载
  •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转教务处 关于开展2025年度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   已浏览:41次 更新日期:2025-06-05


各学科性学院: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的通知》(教材厅函〔20257号)有关要求,组织开展我校2025年度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一)项目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统筹开展基础理论、实践应用、国际比较、战略前沿等研究。

(二)项目类型

本次受理申报的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三类。

1.重大项目:设置58项,研究期限为23年,资助经费5080万元/项。

2.重点项目:设置1520项,研究期限为12年,资助经费20万元/项。

3.一般项目:设置20项,研究期限为12年,资助经费10万元/项。

(三)选题指南

本年度发布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选题指南(附件1),项目申报人可按照选题指南申报,也可自拟题目申报。如按选题指南中所列选题申报,不得更改选题名称;重大项目确有必要,可对选题说明中的研究内容适当微调,但不得大幅压缩或改变。一般项目不设选题指南,由项目申报人自拟题目申报。

二、申报人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品行端正、学风优良。

(二)须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其中,重大项目申报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厅局级(含)以上职务。教育部机关在编工作人员不得申报或者参与申报。

(三)为确保项目申报人和项目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项目研究,2025年度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申报作如下限定:

1.项目申报人即项目负责人,限1人。申报人同年度只能申报1个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且不得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其他项目组成员。已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项目未结项者,不得申报重大项目。

2.已获得立项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及其子项目,不得重复申报本项目;申报本项目的相关研究,已获得其他资助的,应当在申报材料中说明所申报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不得以已出版或发表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报本项目。

3.同一人员作为项目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可参与2个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的申报。项目组成员参与须征得本人同意。

三、申报数量及限额

根据省厅最新通知,本次申报不做推荐数量限制。

四、申报流程及材料

(一)申报流程

1.620日前,各学科性学院组织相关教师申报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对申报教师的资质和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将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排序后报送至教务处。

2.624日前教务处将组织专家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送上级部门。

3.624日—628日为公示期。

4.628日前,教务处组织拟推荐项目负责人登录“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管理系统”完成平台申报材料的提交,具体操作方式另行通知。

5.若后期接到省厅发布的工作通知导致本安排有调整的情况下,教务处会另行通知。

(二)申报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时间要求

说明

1

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电子版(附件2

620

学院填写并提交Excel版及加盖学院公章的PDF扫描版

2

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2025年度申报书电子版(附件3

620

其中“七、申报人所在单位意见”要求学院填写。

五、纪律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领导。按照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管理的规定,切实履行各项工作职责,严把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确保申报工作有序落实。

(二)各单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严明纪律要求,督促申报人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按规定完成项目填报,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无违背科研诚信等行为。

(三)申报人要弘扬崇尚精品、严谨治学、严守诚信、认真负责的优良学风,如实填写申报信息。其中,项目论证部分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信息或相关背景资料,否则取消申报资格。


六、提交材料

请参与申报的老师于6月19日前将申报材料(附件2、附件3)电子版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纸质版提交至教务办215室,电话87600379。


学校联系人:李世晨,办公地点:黄陈月莉楼307室,手机短号:69699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02565




通知公告
学院海角社区 - 网站新版 - 正文
转教务处 关于开展2025年度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 已浏览:次 更新日期:2025-06-05


各学科性学院: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度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的通知》(教材厅函〔20257号)有关要求,组织开展我校2025年度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范围

(一)项目定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聚焦大中小学课程、教材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统筹开展基础理论、实践应用、国际比较、战略前沿等研究。

(二)项目类型

本次受理申报的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分为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三类。

1.重大项目:设置58项,研究期限为23年,资助经费5080万元/项。

2.重点项目:设置1520项,研究期限为12年,资助经费20万元/项。

3.一般项目:设置20项,研究期限为12年,资助经费10万元/项。

(三)选题指南

本年度发布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选题指南(附件1),项目申报人可按照选题指南申报,也可自拟题目申报。如按选题指南中所列选题申报,不得更改选题名称;重大项目确有必要,可对选题说明中的研究内容适当微调,但不得大幅压缩或改变。一般项目不设选题指南,由项目申报人自拟题目申报。

二、申报人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独立开展研究和组织开展研究的能力,能够承担实质性研究工作,品行端正、学风优良。

(二)须具有副高级(含)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具有博士学位。其中,重大项目申报人须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厅局级(含)以上职务。教育部机关在编工作人员不得申报或者参与申报。

(三)为确保项目申报人和项目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项目研究,2025年度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申报作如下限定:

1.项目申报人即项目负责人,限1人。申报人同年度只能申报1个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且不得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其他项目组成员。已主持国家级或省部级重大项目未结项者,不得申报重大项目。

2.已获得立项的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及其子项目,不得重复申报本项目;申报本项目的相关研究,已获得其他资助的,应当在申报材料中说明所申报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不得以已出版或发表的内容基本相同的研究成果申报本项目。

3.同一人员作为项目组成员同年度最多可参与2个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的申报。项目组成员参与须征得本人同意。

三、申报数量及限额

根据省厅最新通知,本次申报不做推荐数量限制。

四、申报流程及材料

(一)申报流程

1.620日前,各学科性学院组织相关教师申报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对申报教师的资质和申报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将符合条件的申报材料排序后报送至教务处。

2.624日前教务处将组织专家进行评选,择优推荐报送上级部门。

3.624日—628日为公示期。

4.628日前,教务处组织拟推荐项目负责人登录“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管理系统”完成平台申报材料的提交,具体操作方式另行通知。

5.若后期接到省厅发布的工作通知导致本安排有调整的情况下,教务处会另行通知。

(二)申报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时间要求

说明

1

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电子版(附件2

620

学院填写并提交Excel版及加盖学院公章的PDF扫描版

2

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2025年度申报书电子版(附件3

620

其中“七、申报人所在单位意见”要求学院填写。

五、纪律要求

(一)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领导。按照教育部大中小学课程教材研究项目管理的规定,切实履行各项工作职责,严把政治方向关和学术质量关,确保申报工作有序落实。

(二)各单位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严明纪律要求,督促申报人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按规定完成项目填报,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无违背科研诚信等行为。

(三)申报人要弘扬崇尚精品、严谨治学、严守诚信、认真负责的优良学风,如实填写申报信息。其中,项目论证部分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信息或相关背景资料,否则取消申报资格。


六、提交材料

请参与申报的老师于6月19日前将申报材料(附件2、附件3)电子版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纸质版提交至教务办215室,电话87600379。


学校联系人:李世晨,办公地点:黄陈月莉楼307室,手机短号:69699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202565




通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