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角社区

本科教育
  • 通知公告
  • 专业介绍
  • 培养方案
  • 教学大纲
  • 教师发展
  • 学科竞赛
  • 相关下载
  • 工程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转教务处 关于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   已浏览:27次 更新日期:2025-07-02

各学院:

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国教材〔20252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省级初评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与申报数

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设立全国优秀教材,分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基础教育3个大类,分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我校本次推荐名额为4册(套),含高等教育类和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两个类别。

高等教育类全省推荐名额本科48册(套),研究生8册(套),其中我校限报4册(套)(登峰学科定向1个)。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全省推荐名额中职16册(套),高职32册(套),继续教育12册(套),其中我校限报2册(套)。

基础教育类全省推荐名额国家课程教材数12册,地方课程教材1册,由教材出版单位组织申报。

二、评选范围

1、高等教育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国内初版、修订版或重印,正在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科研院所)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纸质教材+数字资源、数字教材等。参评教材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教材政策及管理规范。

各类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学术专著、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培训类教材,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境外教材(含翻译教材),与教材配套的图册和活动手册等不参加本次评选;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或主编的人员主编的、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以及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

2、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国内初版、修订版或重印,正在我国使用的职业教育及学历继续教育教材。包括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含音视频出版物)等形式。参评教材须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教材政策及管理规范。

职业教育教材应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含职业本科)学历教育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中实际使用的教学用书。

继续教育教材应为普通高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际使用的教学用书,且在教材封面等位置有“用于继续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显著标识或说明。

各类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培训类教材、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境外教材(含翻译教材),担任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或主编的人员主编的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以及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

3基础教育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正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使用的教材。参评教材须符合《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教材政策及管理规范。

各类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培训类教材、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境外教材(含翻译教材),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奖。

三、参评条件

1、高等教育类

()方向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教材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继承创新。体现中国教材建设的特色实践和规律性认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有利于增强中国教材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鼓励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的教材、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冷门绝学教材以及在某学科(专业)领域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教材参评。

()科学严谨。适应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阐述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结构设计合理,选材恰当准确,内容编排科学,文字准确流畅,图片精准适配,及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

()设计美观。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反映学科特点,图文相融、美观精致、积极向上;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

()适教利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学生认知特点,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使用效果显著。教材配套资源丰富,使用监测、培训等保障措施到位。使用评价好、师生认可度高,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原则上应经过2年以上(2)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

()社会形象好。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2、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等要求,传承创新科技文明,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促进学生德技并修。

(二)突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特点。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行业企业参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将知识、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体现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适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需要,满足项目式、案例式、模块化、数字化等不同学习方式要求,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实践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

(三)教材内容科学严谨、适教利学。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学科特点,充分反映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体现职普融通要求,融入实际应用和职业发展案例。专业课程教材应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入科技变革新需求,反映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对接岗位能力素质新要求,及时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纳入教材内容,合理设置模块化教学项目与任务,配备使用便捷、动态更新的数字资源,科学融入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鼓励在支撑我国人才自主培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方面有创新突破的教材、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职教出海相关教材、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等领域的特色教材参评。

(四)教材形式多样,编排质量高。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教材内容结构设计合理,文字准确流畅,图片图表规范,图文相融,出版质量高,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鼓励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数字教材的知识和能力图谱结构完整,学习导航路径清晰,具备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等教学功能,深度整合各类媒体资源,符合主流技术规范,使用流畅。

(五)教材处于本领域先进水平,应用效果良好。教材在全国范围内选用广泛,发行量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映良好,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参评的教材原则上须经过2年以上(含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改版后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参评应具有新的书号,且新版教材须经过1年及以上教学实践检验,应用效果良好。

(六)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口碑,未出现不良影响的事故。教材符合国家有关著作权等方面的规定。教材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3、基础教育类

(一)方向正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教材始终,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培养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二)科学严谨。适应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阐述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结构设计合理,选材恰当准确,内容编排科学,文字准确流畅,图片精准适配,及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

(三)适教利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本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设计美观。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反映学科特点,图文相融、美观精致、积极向上;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

(五)使用效果显著。教材配套资源丰富,使用监测、培训等保障措施到位。使用评价好、师生认可度高,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教材原则上应经过2年以上(含2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

(六)社会形象好。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四、申报方式和要求

1、高等教育类

(一)通过学校向上级部门申报。

(二)本次申报可选择“单本”或“全册”两种申报类型,不受理系列教材申报。全册教材(相同书名的上下册、1-N册)可选择“全册“申报类型,也可选择“单本”申报类型。若选择“全册”类型申报,须所有单册全部符合申报和质量要求,且为同一主编,申报时占用一个名额。选择“全册”类型申报的教材,若“单本“教材未达到入选标准,则“全册”不能入选。

(三)同一主编、副主编或第一作者编写的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只能申报一项。对于同时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教材,须择一申报,不得重复申报。

2、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

(一)通过学校向上级部门申报。

(二)教材按册或套申报均可。同一课程的分册教材(如上、、下册,教材+非独立实训教材等)视为1套;外语类课程教材同一学期的不同分册(如听、说、读、写)或不同学期的同一分册(如各学期的听力分册)视为1套。不同学期不同分册的教材不得混合申报,同一书号的丛书教材不得拆分申报。

(三)同-第一主编(作者)只能推荐1册(套)。

(四)同一主编、相同或相近课程内容的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只能选择一种申报。

3、基础教育类

(一)通过教材出版单位申报。

(二)教材按单册申报。申报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教材出版单位限额向其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其中国家课程教材申报限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出版的国家课程教材总册数的三分之一(教材总数不超过3册的,可申报1册)。联合出版的,由署名排序第一单位在其所在地申报。

(三)国家课程统编教材(含专题读本)由教材出版单位直接向全国优秀教材(基础教育类)全国评审委员会申报。

五、申报流程及材料

(一)申报流程

173日—75日 各学院组织相关教师申报,将所有意向申报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申报类别等申报信息通过钉钉发送给教务处联系人,用于分配申报系统用户及密码。

273日—7月6日 申报人通过申报系统提交申报材料,同时将最后定稿申报书提交所在学院。

3771600前,各学院按类别向教务处排序推荐名单。

477日—711日 教务处公示所有申报人相关申报信息。

5712日 教务处确定推荐名单并公示。

6713日 教务处向省教育厅提交推荐名单。

(二)申报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时间要求

说明

1

意向申报人的申报类别、姓名、手机长号、Email地址

75日前

无需汇总,凡教师提出申报,即刻通过钉钉发送给教务处联系人

3

申报书(高等教育类填写附件2,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填写附件3

7月6日

教师通过申报系统完成提交同时将定稿提交所在学院

4

浙江省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奖申报汇总表(附件1

77 1600

Excel版及加盖学院公章的PDF扫描版,要求按类别排序


六、截止时间及联系方式

请参与申报的老师于7月5日前联系教务办开通填报权限,并在7月6日前将申报材料(申报书、申报推荐评审表、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纸质版提交至学院教务办215室,电话87600379,学院统一报送学校。

学校联系人:李世晨,办公地点:黄陈月莉楼307室,手机短号:69699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知公告
学院海角社区 - 网站新版 - 正文
转教务处 关于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申报工作的通知
作者: 已浏览:次 更新日期:2025-07-02

各学院:

根据《国家教材委员会关于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国教材〔20252号)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省级初评工作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申报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项目与申报数

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设立全国优秀教材,分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基础教育3个大类,分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

我校本次推荐名额为4册(套),含高等教育类和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两个类别。

高等教育类全省推荐名额本科48册(套),研究生8册(套),其中我校限报4册(套)(登峰学科定向1个)。

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全省推荐名额中职16册(套),高职32册(套),继续教育12册(套),其中我校限报2册(套)。

基础教育类全省推荐名额国家课程教材数12册,地方课程教材1册,由教材出版单位组织申报。

二、评选范围

1、高等教育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国内初版、修订版或重印,正在我国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含科研院所)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具有国际标准书号(ISBN)的教材。包括纸质教材、纸质教材+数字资源、数字教材等。参评教材须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教材政策及管理规范。

各类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学术专著、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培训类教材,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境外教材(含翻译教材),与教材配套的图册和活动手册等不参加本次评选;担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以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或主编的人员主编的、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以及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

2、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版权页的出版日期为准)国内初版、修订版或重印,正在我国使用的职业教育及学历继续教育教材。包括纸质教材、数字教材(含音视频出版物)等形式。参评教材须符合《职业院校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教材政策及管理规范。

职业教育教材应为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高等职业学校(含职业本科)学历教育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中实际使用的教学用书。

继续教育教材应为普通高校、开放大学、成人高校举办的学历继续教育以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实际使用的教学用书,且在教材封面等位置有“用于继续教育、开放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显著标识或说明。

各类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培训类教材、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境外教材(含翻译教材),担任马工程重点教材首席专家或主编的人员主编的与马工程重点教材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以及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选。

3基础教育类

党的十八大以来经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或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定通过,正在我国中小学教学使用的教材。参评教材须符合《中小学教材管理办法》等国家现行教材政策及管理规范。

各类教学参考书、教辅用书、教材配套教学资源、培训类教材、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版教材翻译的少数民族文字教材、引进的境外教材(含翻译教材),根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教材,曾以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形式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的教材、获得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且未改版的教材,不参加本次评奖。

三、参评条件

1、高等教育类

()方向正确。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教材始终,坚守意识形态阵地,体现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培养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继承创新。体现中国教材建设的特色实践和规律性认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有利于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有利于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利于提升人民群众教育获得感,有利于增强中国教材国际影响力,有利于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鼓励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自主知识体系构建方面具有创新性突破的教材、战略性新兴领域教材、冷门绝学教材以及在某学科(专业)领域具有填补空白意义的教材参评。

()科学严谨。适应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阐述本学科(专业)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结构设计合理,选材恰当准确,内容编排科学,文字准确流畅,图片精准适配,及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

()设计美观。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反映学科特点,图文相融、美观精致、积极向上;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

()适教利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高等教育学生认知特点,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使用效果显著。教材配套资源丰富,使用监测、培训等保障措施到位。使用评价好、师生认可度高,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原则上应经过2年以上(2)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

()社会形象好。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2、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要求,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国家和民族基本价值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落实法治教育、劳动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等要求,传承创新科技文明,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促进学生德技并修。

(二)突出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特点。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求,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行业企业参与。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对接国际先进教育理念,将知识、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有机结合,体现教育教学改革最新成果,适应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等方面的需要,满足项目式、案例式、模块化、数字化等不同学习方式要求,注重以真实生产项目、典型工作任务、实践案例等为载体组织教学。

(三)教材内容科学严谨、适教利学。公共基础课程教材要体现学科特点,充分反映相关学科发展的新成果,体现职普融通要求,融入实际应用和职业发展案例。专业课程教材应突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融入科技变革新需求,反映产业转型升级新趋势,对接岗位能力素质新要求,及时将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纳入教材内容,合理设置模块化教学项目与任务,配备使用便捷、动态更新的数字资源,科学融入数字化、智能化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鼓励在支撑我国人才自主培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方面有创新突破的教材、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职教出海相关教材、文物保护与非遗传承等领域的特色教材参评。

(四)教材形式多样,编排质量高。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教材内容结构设计合理,文字准确流畅,图片图表规范,图文相融,出版质量高,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鼓励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数字教材等新形态教材。数字教材的知识和能力图谱结构完整,学习导航路径清晰,具备可听、可视、可练、可互动等教学功能,深度整合各类媒体资源,符合主流技术规范,使用流畅。

(五)教材处于本领域先进水平,应用效果良好。教材在全国范围内选用广泛,发行量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反映良好,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参评的教材原则上须经过2年以上(含2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改版后的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参评应具有新的书号,且新版教材须经过1年及以上教学实践检验,应用效果良好。

(六)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口碑,未出现不良影响的事故。教材符合国家有关著作权等方面的规定。教材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3、基础教育类

(一)方向正确。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立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贯穿教材始终,体现中国和中华民族风格,体现党和国家对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体现人类文化知识积累和创新成果,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培养学生始终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

(二)科学严谨。适应科技创新、社会发展、产业变革和人才培养要求,充分反映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阐述本学科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结构设计合理,选材恰当准确,内容编排科学,文字准确流畅,图片精准适配,及时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修订完善。

(三)适教利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本学段学生认知特点,将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四)设计美观。封面和插图彰显立德树人导向,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和中国艺术风格,符合大众审美习惯,反映学科特点,图文相融、美观精致、积极向上;版式设计专业,装帧印刷美观,合理有效降低印刷成本,绿色环保。

(五)使用效果显著。教材配套资源丰富,使用监测、培训等保障措施到位。使用评价好、师生认可度高,有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教材原则上应经过2年以上(含2年)教育教学实践检验(不同版次的同一种教材使用时间可累计计算)。

(六)社会形象好。教材具有良好的社会评价,编写人员无违法违纪记录或违反师德师风问题。

四、申报方式和要求

1、高等教育类

(一)通过学校向上级部门申报。

(二)本次申报可选择“单本”或“全册”两种申报类型,不受理系列教材申报。全册教材(相同书名的上下册、1-N册)可选择“全册“申报类型,也可选择“单本”申报类型。若选择“全册”类型申报,须所有单册全部符合申报和质量要求,且为同一主编,申报时占用一个名额。选择“全册”类型申报的教材,若“单本“教材未达到入选标准,则“全册”不能入选。

(三)同一主编、副主编或第一作者编写的名称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教材只能申报一项。对于同时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或研究生教育的教材,须择一申报,不得重复申报。

2、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

(一)通过学校向上级部门申报。

(二)教材按册或套申报均可。同一课程的分册教材(如上、、下册,教材+非独立实训教材等)视为1套;外语类课程教材同一学期的不同分册(如听、说、读、写)或不同学期的同一分册(如各学期的听力分册)视为1套。不同学期不同分册的教材不得混合申报,同一书号的丛书教材不得拆分申报。

(三)同-第一主编(作者)只能推荐1册(套)。

(四)同一主编、相同或相近课程内容的纸质教材和数字教材只能选择一种申报。

3、基础教育类

(一)通过教材出版单位申报。

(二)教材按单册申报。申报工作原则上实行属地化管理,由教材出版单位限额向其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其中国家课程教材申报限额原则上不超过其出版的国家课程教材总册数的三分之一(教材总数不超过3册的,可申报1册)。联合出版的,由署名排序第一单位在其所在地申报。

(三)国家课程统编教材(含专题读本)由教材出版单位直接向全国优秀教材(基础教育类)全国评审委员会申报。

五、申报流程及材料

(一)申报流程

173日—75日 各学院组织相关教师申报,将所有意向申报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申报类别等申报信息通过钉钉发送给教务处联系人,用于分配申报系统用户及密码。

273日—7月6日 申报人通过申报系统提交申报材料,同时将最后定稿申报书提交所在学院。

3771600前,各学院按类别向教务处排序推荐名单。

477日—711日 教务处公示所有申报人相关申报信息。

5712日 教务处确定推荐名单并公示。

6713日 教务处向省教育厅提交推荐名单。

(二)申报材料

序号

材料名称

时间要求

说明

1

意向申报人的申报类别、姓名、手机长号、Email地址

75日前

无需汇总,凡教师提出申报,即刻通过钉钉发送给教务处联系人

3

申报书(高等教育类填写附件2,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类填写附件3

7月6日

教师通过申报系统完成提交同时将定稿提交所在学院

4

浙江省第二届全国教材建设奖全国优秀教材奖申报汇总表(附件1

77 1600

Excel版及加盖学院公章的PDF扫描版,要求按类别排序


六、截止时间及联系方式

请参与申报的老师于7月5日前联系教务办开通填报权限,并在7月6日前将申报材料(申报书、申报推荐评审表、汇总表)电子版发送至邮箱[email protected],纸质版提交至学院教务办215室,电话87600379,学院统一报送学校。

学校联系人:李世晨,办公地点:黄陈月莉楼307室,手机短号:696991,电子邮箱:[email protected]




通知公告